海底電纜的前景
海底電纜的前景 |
自1890 年英國敷設了世界上**條天然橡膠絕緣海底電力電纜以來,100 近年內海底電纜得到了大量的推廣應用,制造技術和使用的材料不斷地改進,電壓等級已經高達500kV,除了交流輸電以外,直流輸電也已經廣泛地應用于海底領域,傳輸距離也從數十公里延伸到數百公里。 海底電纜的發展經歷 海底電纜是敷設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的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由于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從環境探測、海洋物理調查,以及電纜的設計、制造和安裝,都應用復雜技術,因而海底電纜的制造廠家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目前我國應用的海底電力電纜大部分仍然需要進口。 海底通信電纜主要用于長距離通訊網,通常用于遠距離島嶼之間、跨**事 設施等較重要的場合,費用昂貴,但保密程度高。海底電力電纜敷設距離較通信 電纜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于水下傳輸大功率電能,與地下電力電纜的作用等同,只不過應用的場合和敷設的方式不同,其主要用于陸島之間、橫越江河或港灣、從陸上連接鉆井平臺或鉆井平臺間的互相連接等。在一般情況下,應用海底電纜 傳輸電能無疑要比同樣長度的架空電纜昂貴, 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發電站作地區性發電更經濟,在近海地區應用好處更多。 中國海底電纜市場的成長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300 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8000 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分布有6000 多個島嶼, 在淺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油田和天然氣,沿海又是我國經濟發達區,國內沿海島嶼發展急需用電,由于建設電站成本高、周期長,再加上燃料供應困難等因素,故此,對中小型海島的供電、通信(尤其是**保密通信)都需要通過大長度光電復合海底電纜來解決。 光電復合海底電纜主要用于大陸與海島、海島與海島、大陸與海洋石油平臺、石 油平臺與石油平臺之間傳輸強大電能或傳輸光通信信號用。電纜單根*大長度可達幾十km 或數百 km,*大重量可達上千噸,敷設在海水深度為幾十米到上千米的海底,整根電纜裝運敷設的難度極大,必須借助專門起吊、運輸設備和海底電 纜上船裝置來完成,生產廠家必須靠近大江或大海。 光電復合海底電纜集輸送電能和傳輸信號于一身,它充分利用光纖傳輸信號 不受制于電磁場干擾的特點,將若干光纖單元放置于光電纜電力芯間的空隙中,傳輸信息,實現通信和遠端控制。電壓等級在35kV 及以上至220kV,電纜軟接頭之間的距離 5km 以上,長度由光纖和軟接頭的個數決定,接續是在工廠加工過程中完成,單根*大長度可達幾 km 到幾十 km 或數百km。光電復合海底電纜使本來需要在相同路由上敷設兩條纜變為敷設一條纜,既節約了建設成本,減少了 非常復雜的安裝敷設時間和費用,又節約了路由占據的海床空間。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有著極為豐富的海洋資源,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資基礎。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和海洋開發的大力推進以及海洋漁業的發展,同時沿海人民為了改善環境,提高生產、生活質量,對電力、通訊的需求不斷增強,為開發研究生產大長度高壓海底電力光通訊復合纜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特別是我國淺海不斷發現新的油氣田,海上石油平臺 通訊、供電需要大量電纜,海洋漁業的發展,目前仍需要進口海底光纜和海底光 電復合纜。 面對國際日趨完善的海底電纜系統, 國內目前的 3~4 家海底電纜生產企業, 因受技術水平、企業條件方面的制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要。我國目前尚未完全解決浙江、山東、福建、江蘇、廣東等省的沿海島嶼上存在的缺電問題,一 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國防建設。根據國家目前海底電纜的建 設狀況及沿海經濟建設規劃的需求,海底電纜建設及應用范圍將會相應擴大。 海纜的市場 當前國內、國際海底電纜存在廣闊的市場及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大市場: 一、沿海城市及島嶼市場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 1.8 萬公里長的海岸線,6000 多個大小島嶼散布在 海岸的外緣。海底電纜是沿海島嶼與城市之間電力與通信的重要傳輸手段。沿海城市之間、島嶼之間及島嶼與大陸之間所需光電復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的2006 年用量約為800km,到2010 年預計需求量為1500km 以上。 二、海上石油平臺用海底電纜市場 根據我國石油發展規劃,我國海洋石油開發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計劃在2010 年前使海洋石油的開采規模達到 2003 年的兩倍。2003 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 為 3336 萬噸,預計今后五年中國將有1200 億元的投資用于海洋石油開發。“十 一五”期間,我國集中力量在環渤海灣、長江口和珠江口區域新建、擴建一批大型造船設施,擴大造船能力,這為船舶和石油平臺電纜制造業帶來了巨大市場機遇。 據了解,各類每座海上石油平臺上電纜的用量是:自升式平臺150km,半潛式平臺180km,采油平臺200km,生產平臺200km,生活平臺100km。*近,韓國為俄 羅斯建造的一座特大型海上石油平臺,共用各類電纜大約 900km。我國每年新建、 維修海上石油平臺需要用各類電纜13000km,約有15%的海纜采用光電復合海底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保守估計使用各種型號規格海底電纜約 2000km。 三、海上風力發電及輸電用海底電纜 在陸地上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風能利用的新的領域-海上風電悄然興起,世界上很多國家制訂計劃開發海上風電場。 建設海上風電場是目前國際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方向中的方向”。中國目前已有近百家陸上風電場,到2006 年總裝機容量約260 萬千瓦,2007 年有望達到500 萬千瓦,但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設才剛剛起步。預計到2020 年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 萬千瓦。對于海底電纜來說,其 在海上風力發電及輸電上的應用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預計2010 年市場需求量近1000km。 四、河流湖泊等水下電纜市場 由于改造江河、湖泊以及水庫大壩的需要,水下電纜應用得越來越廣泛,主要分 布在長江、黃河、怒江、錢塘江、 珠江等市場,2006 年海底電纜的用量約為300km,到2010 年市場需求量約為500km。 五、 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東南亞各國如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緬甸等目前還不具備海底電纜的生產能力,不少本地區域性海底電纜工程從西歐引進光電復合海底電纜,耗費巨大而我們的海底電纜生產企業具有成本和地域 的優勢,我國近鄰國家、地區的海纜市場的需求量約為 1500km。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光電復合海底電纜和海底交聯電纜的需求近來增長較 快,未來需求看好。2006 年我國沿海電網、 海上平臺海底電纜用量超過 2000km,到2010 年預計海底電纜需求量為4000km。再加上海外市場的需求,到 2010 年 海底電纜的市場需求量約為 6500km。 國內外海纜技術狀況 中國電力產業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行業,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電線電纜業的制造發展迅猛,目前生產規模已居世界**位,僅次于美國。從而也帶動相關的電線電纜專用設備制造業、電線電纜專用材料業的發展。但國內上規模 的電力電纜設備生產廠家較少,都只在傳統的電線電纜生產設備的制造,經過消化吸收進口設備先進的設計及加工工藝再開發的廠家更少;我國電線電纜材料的 發展是隨著電線電纜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但 35kV 以上的交聯聚乙烯絕緣料,國內至今都無法生產,還有很多特種電線電纜的材料還依靠進口。由于電線電纜上游產品及生產設備的因素,從而造成中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特定領域的突破成為 瓶頸。 海底電纜技術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一項困難復雜的大型技術工程,無論是電纜的 設計、制造、施工均遠遠地高于其它電纜產品,其中包括電纜長度、電纜接頭和 電纜壽命在內的一些關鍵技術指標,決定于電纜的設計、制造與安裝水平。 海底電纜技術要求高、難度大,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海底電纜的電壓等級需求也越來越高。以前多為 35kV,現在多采用110kV。導體截面越來越大。 如原長島海底電纜截面僅95mm2,現在已要求1200mm2,廣東汕頭電力局南澳島海底電纜單根長 9km,電壓等級110kV,截面為300mm2。 由于受海底高壓電力電纜制造長度的限制,質量風險大、水密性能要求高等因素,世界上只有法國耐克森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ABB 公司、日本藤倉等公司已經成功研制開發該產品。我國海底電纜的應用早于19 世紀末期。但 110kV 的海底電纜還是使用充油電纜或進**聯聚乙烯電纜,其中國外進口產品占中國市場的50%以上,其中 110KV 及以上產品為國外企業壟斷。在海底電纜在技術上,國外比國內成熟。國內在技術水平上,還遠遠不能與國外 同行相比,特別是制造 220kV 及以下光電復合海底電纜、海底交聯電纜技術,目前國內還正在開發之中。
|